• 人文生活
  • 首页 » 人文生活 » 走出去,才發現小鎮的美好。

走出去,才發現小鎮的美好。

2024-07-17 14:17:49 420 admin

 

小镇,一个矛盾多义的词,总有不同的语调。

第一次遇见小镇,它的语调是欢愉的,带有岁月静好的安稳。它温柔如细雨,抚慰我们每一寸的成长,告诉我们家乡的风、家乡的山、家乡的雨、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笑语。

时光漫漫,当我们长成一个青年,感觉伸出双手就能拥抱全世界,小镇突然有了沉闷的语调。它预示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预示着平淡与乏味的结局,当然想逃离它。

走出小镇,我们变成了赶时间的人,搭上快速前进的列车,终日忙忙碌碌。这时的小镇,是温柔而伤感的语调,告诉你家乡的美好,也告诉你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小镇的语调在耳边不间断回响,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理想的工作在城市,向往的生活在小镇,我们才是那个矛盾的人啊。只能卡在中间不断迂回、反思、沉沦,终究只能在另一个陌生的小镇,获得短暂的“家乡感”。然后又回到城市,继续陷在回忆里、想象里,回味着小镇的美好。


QQ图片20240717140623.png


看过太多逃离小镇的故事:年轻人一无所有,和父母“讨价还价”,想要逃离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父亲沉默不语,母亲苦苦劝说,“大家都怎么过来的,为什么不听老人言?”年轻人大吼道,“我就是要离开这个地方,我只想做自己!”


QQ图片20240717140642.png


小镇不好吗?小镇太好了。生活慢慢,考上稳定的工作,朝九晚五,一日三餐,将来会贷款买一个漂亮的房子,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生一个可爱的孩子,日子悠悠过,是所有人羡慕的样子,是小镇给予的安慰。

然而,幸福的模样是相似的,沉默的大多数也是相似的。在这个熟悉的小镇,每棵树是相似的,每个人的早餐是相似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是相似的。渴望不同,反倒成了异类,在小镇里显得格格不入。


QQ图片20240717140701.png


寻找不同可笑吗?一点也不可笑。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彼得·汉德克说,“我是凭借不为他人所知的那部分自己而活着。”理想主义大概就是这样:深知相同而去寻找不同。

也许搭上逃离小镇的高铁,就能摆脱平庸;也许逃离小镇的相同,就能让自己的独特安放;也许逃离小镇的日复一日,就能拥有无数可能的明天。

也许,也许,小镇该是逃离的。


QQ图片20240717140718.png


几年前,小镇乐队五条人火了。

他们随便说几句话就可以给大家带来欢乐,随时上热搜。他们穿着“破拖鞋”、说着咸湿的广东普通话、在《乐队的夏天》讲着三分钟的“脱口秀”、随心所欲换歌,把自己成功“淘汰”,有小镇青年的真实与不羁。


QQ图片20240717140734.png


当他们的音乐第一个音响起,瞬间回到熟悉的小镇:温热的海风吹过梦幻丽莎发廊、吹过阿珍与阿强的心房、吹过建筑机器轰轰烈烈的声响。

五条人不过唱的是那些我们曾习以为常的“塑料感”十足的边边角角,唱的不过是我们那些可以忽略的爱恨情仇。五条人也不过是曾经混迹在你我他之间的张三李四。

可就是这般一半世俗、一边诗意的调调,教我们沉迷在往昔的小镇,回到那些最为平凡,亦最为真实的日子。教我们恍惚那个曾经厌恶的小镇,原来在走出去后才发现它的美好。

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切都向前进着,野心和能力一起并进,天地广阔,条条大路,机会预留的数量和质量远远高于小镇。


QQ图片20240717140803.png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互不干扰,习惯不给他人添麻烦;没有邻居的家长里短;没有电视机的吵吵闹闹;很少一家人团坐吃饭;很少静静地去散步;不带手机导航,可能随时都会迷路……

快节奏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滋生的欲望也越来越多,结果欲望的洞大到填不满,失落布满城市的高楼。

而我们的小镇呢?曾经嘈杂零乱的菜市场,走出去才发现那里的热闹是最为零碎的热爱;曾经吃腻的街边酸辣粉,走出去才发现那是最为温情的安慰;曾经拥挤不开阔的小街道,走出去才发现那是回家最近的路。

小镇早已不知不觉成了我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急不缓,只活在当下。


QQ图片20240717140844.png


《向往的生活》开播几年了,依然保有热度,像观众心中的老友一样年年如约而至。里面不过都是曾经我们习以为常的小镇生活:几个人等待着客人,劈柴、生火、找最新鲜的食材,一天到晚张罗着一顿好饭。晚饭和夕阳一起结束,老友二三谈天怀旧,唱唱KTV,好像时间都凝滞了。

小镇的美好是慢悠悠的步子,暖暖的人情,不千篇一律的高楼,喜怒哀乐都被允许缓缓释放,又允许悄悄藏起。


QQ图片20240717140902.png


火起来的“小镇青年”,不止是五条人,还有“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源于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成员都毕业于985、211高校的,他们都出身某个小村小镇小城,埋首苦读,曾是应试教育规则下的强者,然而走上社会后却没有一定的视野和资源,被打回原形,只是自嘲自己是Five(废物)。


QQ图片20240717140938.png


“小镇做题家们”想要回去小镇的怀抱,却无法接受那日复一日的生活,更不甘心十年的寒窗苦读沦为一张无用的纸,如梦一场,空空如也。想要在大城市扎根,奈何自己渺小如尘,被大风吹得不像自己了。何去何从?自由为何?从来都是没有答案的。

“小镇做题家们”留在小镇,未来变成了一条线,只需要从A点走到B点。而告别了小镇,小镇的美好变成了故人的关怀。也许,只能把这矛盾之情,交付给另一个陌生的小镇,才能化解。

在另一个陌生的小镇,我们只是一个过客,所以没有家乡的细细碎碎、没有熟人社会的相互比较、没有失落的理想、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

有的是青石板老街,有小猫趴在上面晒太阳;有的是有袅袅炊烟、一碗地地道道的面等你;有的是金黄的麦田,和一条可以清澈见底的小溪;有的是家乡的投影,给你短暂的安慰与空想……在另一个陌生小镇,遇见自己的家乡,却不再为家乡负责,这是过客的洒脱与落寞。


QQ图片20240717141004.png


深知“小镇做题家们”的困惑不是寄托在陌生的小镇能解决的。也深知这种困惑会愈演愈烈,该如何是好?怎样找到答案?

但人生从来都不像考卷一样,有标准答案。贾樟柯的电影里常常聚焦小镇,面对未来和过去,他同样没有给出过确切的答案。记得《山河故人》里,张译演的角色张晋生离开了小城汾阳,走向了财富的中心。自己改名叫“皮特”,给儿子取名叫Dollar,Dollar送去念最好的国际小学,去环境极好的墨尔本。

这趟遥远的出走,原以为会通向光明,没曾想结果却走向了失落。隔着中英文屏障,Dollar和皮特的交流只能靠智能翻译。皮特依旧讲着汾阳话,他应该记得当年荒草上的文峰塔。Dollar忘记了家乡的模样,与自己母亲拥有的短暂时光竟然成为潜意识。

Dollar的母亲渐渐年长,文峰塔却还在,她跳着进入千禧年的舞蹈《Go West》面向未来,乐观的力量。时不时飘来的《珍重》,始终提醒着这回不去的过去,人生只是在一段段告别。


QQ图片20240717141031.png


我们在小镇里“平庸”,在城市里“光彩”;又在城市“得病”,需要小镇来“治愈”,这大概是人性的张扬与平复的一个过程。

也许人生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行走的过程。何不坦然面对这种复杂性,不回避责任,对小镇的美好珍重些,面向未来大胆些,向前奔跑或向后回首,有什么关系呢?


 

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5777号万科金域中心A座1801-1803
service@jnsjsm.com
400-659-7887
0531-86515378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证:鲁ICP备16017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