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們成為朋友。
2023-03-20 14:26:41 382 admin
等待,似乎是一件全然被动的事。
在机场候机,碰到飞机调度、晚点,要等;约人见面,到了约定的时间但对方迟迟不来,要等;体检完等报告,考试完等成绩,上班的人等周末,上学的人等假期……没有人喜欢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得到即时的满足。只不过往往事与愿违,最终,等待成了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而有意思在,人有时恰恰就是在等待中成长起来的。
从抗拒、到接受、再到享受,整个过程,就是等待教会我们的事。
中国人好像早早就体会到了等待的妙处,所以可以花几年、几十年的时间等一片茶叶慢慢发酵出丰富的滋味;或把酒埋进地下,等待时间把生涩转为甘醇。
于此,等待好像就成了一个朋友、一种享受,是主观的选择。而那些原本“徒然”的等待时间,似乎也因此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一把称心的紫砂壶需要等。日用,即等待的过程。
茶水在壶肚子里酝酿,又或从壶身淋下,日久,泥料的涩感就会在茶水的滋润下收敛起来,从而留住茶的香气、呈现润的光泽。
家里有一把小小的朱泥水平壶,并不是什么名家款,就是简简单单的光货。然而用得久了,大小、器型也都用得手熟,加之泥色也比早先沉稳不少,与浑圆的身体形成反差,反而愈发显出朴实气来。
木质的家具也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一张大木案,不铺桌布最好。全家人吃饭、工作、喝茶都在木面上,人手的触摸、小孩子不小心打翻的水杯,偶尔的餐渍,外加磕磕碰碰……这块木头脑袋里,于是一切琐事好像都被记录了进去,于外显现出的便是它越发柔软、温润的模样。
有人讲,物除了被创造出来时的一半生命,还有另一半的生命来自使用它的人。等待物润,大约就是这第二个过程。
我一直不是很赞同买了壶寄养在别人那儿的做法,就如同相较购买,我更希望,能养出一件独属于自己的“老家具”。
因为等待,虽然繁复、漫长,却是人与物之间相处、磨合的经历。倘若只取结果,舍弃过程,就仿佛丢掉了最为重要、核心的东西。
比如执壶泡茶,是人与壶之间的进退相磨。
初次执壶,或找不准最不烫手、省力的执点,或摸不准出水的时间、角度;甚至,使用时摔掉壶钮也非不可能,然而正是在这样反复失败,又反复调整、修复的过程之中,人慢慢熟悉壶,壶亦慢慢熟悉人,彼此交融,才慢慢等来一把顺手、称心的好壶。
做事情,有时也不如等等。
老舍先生写过一篇诙谐小文,专门讲写信的门道,其中提到“收信时,切勿五日内回答”,他讲,如果收到信,尤其是托办事的信,搁下不答,也许就能马虎过去;或者再等一等,说不定对方已经从别的地方找到了更快的办法,当真幽默、可爱又人间真实的小心思。
当时那个年代,写信之风盛行,加上老舍先生的名气地位,大约托他办事的,人多事杂,所以才想出这样一个“机灵”办法。
然而“事缓则圆”的道理,却是真实不虚的。
早些年,刚进厨房开始做菜那会儿,着急忙慌、手忙脚乱是常态。
油倒进锅里,等不及热到火候,就一咕噜把菜全倒进锅里去;或是,食材在油锅里翻炒,但因怵那油沫子四处飞溅,也等不及地想早早关火了事。
直到如今,做菜做久了,才懂得油热菜香,并且,只要耐下心稍稍等一等,食材的滋味才能被时间、温度充分地激发出来,而那时油沫子也早消停了。
等一等,缓一缓,常常能更圆满的,似乎也在写文章这件事上。
自认不是有天赋的人,只有难得偶尔状态好的时候,闪现一个念头,想说的话可以一溜从头写到尾。然而即便如此,大到逻辑章法,小到用词用字,为了无限接近内心的准确,时间与耐心也必不可缺。
更遑论状态平平时,磨完一篇文章,常常需要放在一边、等一阵子,再反复地从头读。有时,你会发现某一段落若换至另外的位置更通畅;或改个词、调个句式可能更准确、更有空间。而,这些念头却都是急不来的。
急不来的,或许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生活的细枝末节都提升了效率,信息是即时的、通话是即时的、见面也可以是即时的,视频通话就好了……甚至点个餐、等餐的时间最好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等,反而似乎成了一件落伍的事、一件退步的事,一件带着一点怀旧、感伤的事。
然而,有时想想身边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友(几乎都已经超过十年的交情),想想彼此之间的关系当初是如何建立、发展起来的,答案唯有共同的经历,而或许,经历本身就是没有办法被加速的东西,情感的养成唯有自然而然。
两个互不相识、互不了解对方的人,在油盐酱醋、读书旅行、工作生活……一切琐事的场景中,探索着彼此的小世界。
或是互相的扶持、帮助,相处的快乐,共同的成长,即便是日常的磕碰、摩擦、矛盾,面对解决的过程,也让彼此慢慢了解对方的偏好、弱点、底线。往往三观若是相合,探索过程中的收获,就会成为情谊的沉淀、也是日后相处的分寸;但若是发现总有些深层的观念无法苟同,那么就维持当下的关系,也就可以了。
等时间、等经历一点一点发生,这都是急不来的事。
人与人相处,若抱着功利的想法,想迅速、急功近利地从对方那儿获得点什么,所建立的关系总是脆弱的。只有给它足够的空间、时间,让相处变成养料,关系或才能够自然生长,如一棵树般扎实、笃定,在岁月中长出年轮。
曾经在喜欢的植物博主那儿看过各种花开放的过程。
开花的过程,从花骨朵到一点一点绽放,被浓缩在短短的以秒计的视频里,让人感觉到美的震撼。才发现,我们日常看花,或都只是捕捉到某个时间截面的东西。花盛放的样子自然很美,然而花开的过程,那种凝结着的生命力量,似乎是更美、更重要的东西。
而这,就是等待的凝缩。
等花开,等酒成,等物润,等事圆……等待即过程,是我们与物、与事、与人,相磨相合、成为朋友的过程。
而当我们放下对结果的急功近利,耐心等待,或许就能体会到花苞一点一点展开时的美,体会人与人之间,因一事一事而逐渐加深连结的感动,体会自己内心一日一日、自然而然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