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生活。
2024-05-17 14:22:09 534 admin
“我好久没过这样的生活了,很真实,很具体,怎么说呢,就好像我以前过的是一种二手生活。”
前几日与老友聊天,她吐出这样一句话,而我愣了几秒,才醒悟过来她在说什么。
前两年她生了宝宝,角色转换得很自然,那个曾经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沉溺在社交网络花花世界的女孩,开始满心满眼都是怀里的小生命。孩子渐渐长大,她开始学着与孩子一起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你知道吗,他那天竟然跟我说,妈妈,花园里的花是热的,家里的花是凉的。我听了好几遍,才确定他说的是这个,真是神奇啊,孩子可以这样去理解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我曾经有许多自以为理所应当的存在,现在想想,那也只是看书里的,听别人的,其实啊,都是二手的。”
“可是,一手的,才是我们自己的,对吧。”
仔细想想,我们似乎都已经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过上了一种二手生活。
信息时代带来巨大的便捷同时,也拿走了许多我们亲身去尝试、去体验的机会。我们足不出户,便可“通晓天下事”。你想出去吃饭,有人整理出当地美食前三名,你想周末散步,有无数篇攻略文章供你筛选......就像朋友圈里有人说,元大都的海棠开了,你不必亲自去看,只点开图片,便可知春风的踪迹。
可是,春风摇曳花树的香气,又如何穿过手机拥抱你?
喜欢的台湾作家曾写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
丈夫很少去菜场,大约一年一两次,有一次要他去买件必要的小东西,好不容易出了门,他却该买的不买,反而买了一包鱼丸回来。
她气急,诘问他,他说:“他们正在做呐!这是刚刚做好的鱼丸诶!我亲眼看见他在剁的呢——所以就买了。”
丈夫在澳洲出差时,还用同样的理由买回了昂贵的羊毛衣,语气依旧:“他们就在我眼前纺羊毛,打毛衣,所以就买了一件啊!”
因为看见,因为整个过程发生在眼前,与自己有了真切的链接,所以我们便无法“置身事外”,只好心甘情愿地被触动,被感染了。
我总是想起在泉州吃过的一盘海蛎煎蛋——海蛎是与民宿主人一起去海边挖的,退潮之后的礁石裸露出海蛎、藤壶、螺贝,要猫着腰探进去挖,专心致志,能听见窸窸窣窣的声音,那是潮间带的小生物们在吐泡泡。挖出来的海蛎肥美极了,咬在嘴里涌出一泡甜水,配合着新鲜的青蒜与鸡蛋一起,是海风与土地最亲昵的表白。
那简直是我吃过最有声有色的一盘海蛎煎蛋,以至于以后不管再在何处吃这道菜,不管与何人吃,我都忍不住想起来,提起来。
其实,那早就不止是一盘海蛎煎蛋了,因为我亲手挖的海蛎,亲耳听到的海浪声,亲自做的煎蛋,那是属于我的独家感受,是带着生命印记与温度的,我的一手生活。
或许,许多人大约都有类似的体验——去一个地方游玩,去之前做过许多功课,精准到几时几刻到达哪里,或者挑选旅行团,要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那种,也就是花最短的时间,把当地“值得看、值得吃、值得去”的地方都逛一遍。
可是真这样游玩一遭回来,却觉得疲惫至极,要不然就是到处人山人海,要不然就是景色乏善可陈。而若是出现什么安排之外的情况,逛到一条安静的小巷,吃到一家当地人才晓得的小馆子,反倒觉得有趣起来,回家之后亦会反复咂摸这意外经历,到处寻人讲呢。
之前翻看陈丹青一本游记,他最是主张这一点,“我不喜欢被领着参观,宁可兀自游荡、呆看。”
他也并不在启程前大量补习当地风土人情,到达一地,便随心行走,东张西望,看当地的小男孩一脸焦虑地呼喊楼上的玩伴,活脱阿巴斯影片的主角,看窗沿的姨娘擦玻璃、抖地毯,却不见苦相,而随意路过的一家小店居然有男子就着祖传织布机亲手纺织,周围堆满和中国江南一模一样的土麻布......
他说,“景点”是个旅游词语,太功利,功利即是无趣。不把景点当做景点,亦不随导游的节奏,而是沉下心来,单纯地与当时当刻相处,把眼之所见的一切转换成独属于自我的体验。那才是更珍贵的东西。
比如参观教堂,绝不是进去一番参拜,点一只蜡烛许个愿的看法,也并不一定要提前熟知教堂的建造者,即使对教堂一无所知,至少可以同陈丹青一样,结结实实地花上一整天的功夫去看:
“正午的大日头格外肃静,蓝色清真寺犹如白骨,背衬晴空;傍午斜阳将圣索菲亚上下每一凹凸起伏切割为阴阳向背的美丽局部,均匀而倾斜;黄昏正对落日,寺庙凝成雄奇的剪影,横卧的晚霞被笔直的尖塔笔直切断;由落日的一面东望,圣索菲亚遍沐夕照,浓郁的酒红色缓缓转为浅绛,灰紫,逐渐变蓝......”
即使只是随着阳光变幻的光影,这些大教堂也在我们心里,留下了书本上无法告知我们的印记。
相比较单纯的喜与恶,相比较听从别人的看法、学者的结论,不如抛掉诸多禁锢,相信自己的情绪与感知,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艺术与美,继而产生你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
观赏教堂如此,生活中的一餐一饭,看过的一花一果,大大小小事宜,亦当如是。
回想朋友说的那句话,那句“很真实、很具体”,或许才是我们所热爱的,生活最本质的样子。
是的,真实,具体,不带偏见,不先入为主,如同一个懵懂孩童,面对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的一切,产生刹那的情思。《徒然草》里有一句话说,“人依附于一物,亦会毁于其上”,我们带着各处搜集到的二手信息与世界周旋,很便捷,也很“安全”,但时间久了,怕会忘了自己原本想要什么,原本是什么感受。
就像,如果没有一颗能够静下来看月亮的心,那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也不过是穿了一身装饰自己的绫罗衣物,却无法让那些美好真正筑成我们的血肉。
真正丰盈我们灵魂的,是真实的生活里,每一秒具体发生的事情,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纯挚的见解,是不掺杂质、无功利心的热爱。
是清晨出门上班时,迎面走来邻居奶奶,拎着给小孙子买的早餐,你想起儿时,外婆做的早餐总是在你刚刚起床的那一秒出锅;
是下过雨后的巷子里,第一次与心爱的人分别,你在街边呆呆地坐了很久,雨后泥土的气味混合着花香,那香气第一次让你明白什么叫怅然;
是体检报告出来的时候,那些不是很懂的指标异常让你刹那间感到的惊慌失措,是听医生讲完发现是虚惊一场的那种如释重负,许多混沌的日子解不开的结,瞬间解开了似的......
那是我们真正的生活,是不由他人转述,也不必受人指点,是任何攻略、指南都教不会的,只能由我们亲自去经受,去体验,去回味的,第一手生活。
关于人生,你真正爱的,也许正是这些俯身跃入海里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