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生活
  • 首页 » 人文生活 » 熱乎。

熱乎。

2022-10-21 14:47:39 374 admin

 

 

QQ图片20221021142801.png


秋,才刚刚有那么点意思,家里的电磁炉就被抱出柜子,上了餐桌。
“放假有空的话,来我这啊,咱吃点热乎的。”群里发出的邀请未等多时,就接连蹦出几条回复:
“好好好,我到时候买只鸡过去。”不必问,这是只来自广州的馋猫,讲究的就是一个无鸡不成宴。
“我这有贵阳带回来的蘸水!到时候你们尝尝。”作为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就是不管去哪儿出差,都得惦记着带点当地美食回来。
“那我负责干什么呢?”群里最小的妹妹问。
“你就负责带着胃过来吧!”人到齐,永远是最重要的。
群里一通你来我往插科打诨,这帮结识多年知根知底的老友啊,仿佛总能三两句便把时光强势拉回过往,拉回暖暖融融亲密无间的曾经——想到他们,锅还没放在灶上,心已经先热乎起来了。

 

QQ图片20221021142830.png 

 

QQ图片20221021142850.png


天冷了,吃点热乎的,孤单了,吃点热乎的。
对“热乎”的需求,大约是刻在人的骨子里的,夏日贪凉,那是迫不得已,真要说舒服,还得是稍微带点凉意的天气,喝一碗热热腾腾的汤,叫暖意渗入四肢百骸,彻彻底底舒张开,才爽快。

 

QQ图片20221021142921.png


从儿时起,入秋的第一晚热汤,定属“小吊梨汤”,家里的习惯,多年不改。入秋的梨,是北方这个时节的恩物,在老舍先生的记忆里,北京的秋天几乎是被卖梨的小贩喊来的:“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
上周末,我在家里贪睡,醒了拿起手机,便看到母亲留言给我,“我煮了梨汤,在锅里,你起来趁热喝。”
立马翻身下床,匆匆洗漱了,直奔厨房。掀开锅盖,一股热气携着梨的清甜扑面而来,舀一碗,汤水是清清澈澈的淡黄,入口是细细润润的果香,梨肉块尚还有形,但吞进嘴里却不必用力,只舌尖一顶,便化了,早在灶上小火慢煮时,被收了筋骨呢。
这碗梨汤,从儿时起,味道没变过。天干嗓子紧,或者换季感了冒,都要喝它,一只一斤多重的雪花大梨,煮满满一小锅,从早喝到晚,从过去喝到未来。

 

QQ图片20221021142948.png

 

一碗热乎的汤水,似乎天然有着凝固时光的魔力。想起杨绛与钱钟书的往事,平日里家务多是杨绛做的,后来杨绛住院,只好放下不管,等出院那天,回到家里,公寓果然一团乱。
但杨绛却闻到一股熟悉的气味,原来那灶上正炖着一锅金黄油亮的鸡汤呢!汤里还缀着点点翠绿,那是钱钟书特意剥的嫩蚕豆瓣,杨绛喜欢。
他盛了鸡汤,催她趁热喝,那一刻,她记了一辈子。哪怕经年已过,人驾鹤西归,偌大房屋只余自己一人,她仍时不时想起那个下午,她捧着碗,喝着热乎的鸡汤,他坐在一边,不做别的,只看着她。

 

QQ图片20221021143015.png 

 

QQ图片20221021143048.png


每个人心里,大概都有那么一碗不为时间所动摇的“热乎”吧。
若是这碗“热乎”是与童年,与故乡勾连在一起的,那便更在心里久沸而不歇了。

 

QQ图片20221021143106.png


与朋友聊起最近馋些什么,南京来的姑娘喜滋滋地开口,“那肯定是桂花糖芋苗”。
“小时候放学,等着父母来接的事,就眼巴巴看着学校门口小吃店的师傅煮糖芋苗,一口大锅,咕嘟咕嘟冒着泡,一把金桂洒进锅里,像撒金箔似的,那桂花香腾地蒸起来,甜得直往鼻子里钻,小小的人儿心里就盘算上了,今天课堂测验全对了,今天老师夸我了,随便什么吧,总之,一会儿怎么也得求大人给我买一碗,热乎乎的,芋头又糯,汤水又甜。”
那是一碗属于金陵的温柔往事,也是一颗属于她的童年蜜糖。

 

QQ图片20221021143130.png 


大学毕业便离开武汉的朋友则一脸遗憾地说,“北方没有我们湖北那样的粉藕,入秋了,我最想吃的就是爷爷家煨的藕汤。”
有句话说,武汉最好吃的热干面和卤鸭脖在街巷里,最好的藕汤在家里。曾经的武汉人为了煨这一口莲藕排骨汤,可以从汉口跑到蔡甸去买藕,生碳火,用老的砂铫子,那几乎算是传家的东西,很讲究的。
家里的藕汤是“煨”出来的,切成块的藕与焯过水的排骨放进铫子里,小火一咕嘟,就算“煨”上了。与“煲”相比,它更淳朴,更简洁,与“炖”相比,它又多了份不急不缓的细腻。这是属于家的体贴。

 

QQ图片20221021143201.png


还有我那位从广州北上的朋友,每到换季,总能收到来自母上的爱心包裹,里头多是分装成小包的各式可以炖汤的中药材,嘱咐她有空余时,炖汤给自己喝。
我家炖梨汤,那便是极简单的梨与冰糖,最多洒一把枸杞,没有更多了。她教我,“竹蔗茅根葛根,半只罗汉果,一把雪梨干,祛燥清肺,童叟无欺”说完自豪地一笑。
说起这些搭配,她大约也是从母亲那里听久了,如数家珍:
“炖排骨的话,加独脚金、鸡内金、太子参、山药,用无花果蜜枣的甜来提香。”
“入秋了补一补,炖大骨汤,加山药和茯苓,还有五指毛桃,香得不得了。”
“下午茶换成银耳莲子桃胶啊,前一晚洗净泡上,第二天煮正正好。”
......
说的分明是炖汤的材料,可语气里像携着岭南湿润的晚风,那般熟稔的感觉,几乎像看到了她的儿时,在村子的老榕树下,等着母亲做好饭,喊归家呢。

 

QQ图片20221021143225.png 

 

QQ图片20221021143247.png

 

QQ图片20221021143303.png

 

在家里,炖上一锅热腾腾的食物,这件事本身,仿佛就足以令人感到“热乎”了。
先分门别类的打理食材,再盘算好各式调味料,按部就班放入锅里,等待熟成后转小火,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在与时间的合谋中,任由锅子里的香气溢满房间。
家里守着火的人,掐算好了时间,心里笃定而踏实,在外奔波的人,想到家里有那一锅热热乎乎的饭,一屋温温柔柔的人,心里亦是笃定而踏实的。

 

QQ图片20221021143336.png

 

惴惴不安了一个多月,家在东北的同事终于买了车票,决定国庆回家,一年多在外,对家的思念已经如同蔓草一般长满了心田。
一家子的人为她接风洗尘,风风火火去吃铁锅炖,她拍了照片给我看,手机镜头被热气蒸得雾蒙蒙一片,我看不清,但却直截了当感受到了那股无可比拟的暖意。
“说起来都是你吃过的东西,像土豆,油豆角,黑木耳,豆腐,粉条,但我敢保证,哪儿的都没有我们这黑土地里长出来的好吃。”她发了条明明白白秀家乡自豪感的语音过来,背景里有家人的欢声笑语,混在一起,是说不出的幸福。

 

QQ图片20221021143354.png

 

其实,“思念”这种情感本身,就像在炖一锅热乎乎的汤,将各种食材本身的味道炖煮出一种无比和谐的温柔,就如同一个人对家乡的感情,细究起来,大约是饱含着依赖、抱怨、熟悉、疲倦、牵挂、纠结......
然后,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时间的文火便慢慢煨上了,许多激烈的情绪被过滤掉,许多细枝末节的感受被融化了,岁月如此流转,既模糊了外延,也淡化了界限,千思万绪,炖煮成一碗热热乎乎的——想念。

 

QQ图片20221021143452.png

 

灯火如豆,灶上锅开,出门在外的人,可缓缓归矣。

 

 

« 上一条:平平淡淡是清福。 « 下一条:偷得半日。
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5777号万科金域中心A座1801-1803
service@jnsjsm.com
400-659-7887
0531-86515378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证:鲁ICP备16017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