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生活
  • 首页 » 人文生活 » 這樣設計,那樣生活。

這樣設計,那樣生活。

2022-07-19 10:09:23 406 admin

 

 

QQ图片20220719094710.png

 

不知什么时候起,哪怕只是提“设计”两个字,都会觉得惶恐。
这把椅子是大师款,那件衣服是设计师品牌……一件件所谓的设计产品,要么,像安置在高冷展厅的艺术品,人走进这个“展厅”,产品、设计或都是其次,设计师的大名才是通关密语(如果不能道出个张三李四这奖那奖,好像就得尽快找个缝隙离开这片尴尬的场域);要么,变成随处可见、随口即来的廉价营销词汇,只要添了“设计”这个标签,产品价格上浮也就显得理所应当。
“装饰大于实用、买不起、看不懂”,慢慢变成大众对设计品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之于设计事实上又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就好像“设计”两个字病了一样,变成了大众避之不及、有距离感的东西。

 

QQ图片20220719094739.png

 

设计,从来就是贴近生活的。
日本电视台出过一档火了近十年的面向少儿的设计节目《啊!设计》,用非常直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小朋友传递设计的思维、设计的观念,却意外收获了国内外很多成年观众的喜欢。

 

 QQ图片20220719094805.png


它把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的设计,重新溯源,“为什么钟表盘是圆的?”“电话线是螺旋卷的?”“路牌上的字要设计成那样?”……从而,让人重新去感受设计的存在。而成年人之所以也会为这种设计前后的对比感觉惊喜,恰恰因为,那些用了数十年、经过时间考验的设计,往往是没有太多“存在感”的。于是成年人的大脑里,“桌子就应该是这样的啊,椅子是那样的”,至于它为什么这样,通常不会有人去这样思考。(反倒,天然带着问号的孩子们,或许对这样的思维方式显得更“得心应手”。)

 

 QQ图片20220719094911.png

 

 

QQ图片20220719095007.png

 

QQ图片20220719095033.png

 

QQ图片20220719095055.png

 

一个好的设计师,在我看来,首先是最会观察、也最懂得体贴的一类人,他们的观察力、发现需求的能力甚至是大于表现力的。设计师,如果不关心人,不关心人的日常生活,很难想象会设计出什么样傲慢又无理的产品。
在医院,我们或许见过护士会在胸前别一块表,表盘倒置,相较怀表表带更短。这一设计的来源就是出自设计师对护士工作细致入微的观察。
频繁的消毒、洗手,所以不适合腕表;普通的怀表,弯腰起蹲容易造成不便,并且正向的表盘必需手的辅助才能看清楚时间……于是这样一块“护士表”就产生了,既满足护士频繁需要确认时间的需求,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细菌感染,哪怕手上还在干活,稍稍低头就能看清楚现在的时间。这样的设计,才是人性化的设计、充满善意的设计。

 

 QQ图片20220719095123.png

 

QQ图片20220719095159.png 


近些年来,家具行业掀起一股“中古”热。所谓中古家具,大多是指二十世纪中叶(Mid-century),也就是上世纪30-70年代北欧风格的现代家具。
热浪之下,或许没有多少人去了解这些家具产生之初的朴实背景。
时间正值二次大战及战后经济逐渐恢复的初期,经济的萧索、物质的匮乏,以及战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随之引发的移民潮……等等诸多因素交织,使得当时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设计师(比如Hans J.Wegner、Borge Mogensen、Finn Juhl、Poul Henningsen、Ray Eames和Charles Eames夫妇、George Nelson等等)。他们顺应当时的经济环境、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以及生活场景转变(从乡村到城市)等等复杂情况,以“实用”为首要原则,精心设计生产出了一批经久耐用、几十年过去终成经典的家具产品。
如今可以作为收藏保值的中古家具,在当年,就是应满足普通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而产生的。

 

QQ图片20220719095234.png

 

QQ图片20220719095255.png

 

QQ图片20220719095316.png

 

QQ图片20220719095347.png

 

 QQ图片20220719095412.png

 

著名设计理论家彼得·多默说,一张精心制作的漂亮的木头桌子,如果它的木料是只能维持生活最低工资的劳动者毁坏了无法再生的森林而获得的话,那么这个桌子就是不美的。
换句话说,如果设计不在乎与环境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不在乎浪费、破环,不在乎实用的价值,刨开营销与潮流,是很难让人体会到真正由内而外的美感的。唯有俯下身来,尊重环境、尊重材料、尊重人,物尽其用,才能致美。
而这种美、这种设计,往往能唤醒人内心深处一些珍贵而不易得的东西。
听说,很多西方、日本,包括现在国内不少设计师都在回过头到中国的乡镇、农村,去寻找所谓设计的“灵感”。在那里,你有机会看到各个年代的工业产品,甚至更加古老、传统的手工民艺。那些“过时”的东西几十年过去、几百年过去都还是一样被使用着,被善待着(老的木头橱柜、腌着咸菜的大小陶罐、盖着布的老旧电视机……),那些东西与人的距离是那样得近。
你或许可以说,是因为那里经济落后,商品的更新换代没有那么及时,但也或许还有一重原因来自一种未被改变、谦卑认真的生活态度,这份质朴且美好的心意,或就是最无价的“灵感”。

 

QQ图片20220719095556.png 

 

QQ图片20220719095623.png


设计很难吗?很难。号称设计师的人很多,但真的能做到以人为本的不多。
设计很难吗?也未必。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
农村的老大娘,遑论设计理论,连大字都不识几个。收上来的土鸡蛋用稻草简单的一扎一捆,就成了最柔软、环保、实用的“包装设计”。山上砍一根竹子,截个头倒挂在门廊,晚上把搁着剩饭剩菜的竹篮子吊上,就成了最原始的冰箱。
设计的难,从来不在高、大、上的地方,而恰恰在于设计需要低的(谦卑的态度)、小的(入微的观察)、下的(面向各类人群)的思维方式。

 

 QQ图片20220719095649.png


日常生活当中,爱与关怀可以是最好的设计师。
当我们住进一间间样板间一样装修的房子,时间一长,发现房子总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弊病”。比如,洗手台前的地面好像总是湿漉漉的,一些难以清理的卫生死角,经常感觉不太舒服的光源,大半年也用不到一次的某些家具……这是当你去仔细观察每个家庭成员与这间房子的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时才能发现的。
先有爱,再以设计的思维耐心地去一点一点调整房间的功能、分区,家具的选择、陈列,甚至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地方,它所能带来的幸福感的提升、家庭氛围的转变,都将是无可替代的。

 

QQ图片20220719095707.png

 

QQ图片20220719095724.png


可以说,设计无处不在。
它可以是产品的设计、空间的设计,也可以是时间的设计、服务的设计、关系的设计……对于企业,好的设计可以提升效率;对于家庭,好的设计可以增进情感沟通;对于个人,好的设计可以带来从容与快乐。
如果设计有所谓“高大上”的一面,那也从来不是造型、外在表现层面的,而是设计所能够提升的人类的幸福感,关系的和谐与美满。

 

 

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5777号万科金域中心A座1801-1803
service@jnsjsm.com
400-659-7887
0531-86515378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证:鲁ICP备16017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