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生活
  • 首页 » 人文生活 » 會做飯的人。

會做飯的人。

2022-02-11 14:00:40 381 admin

 


QQ图片20220211134607.png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活到三十几岁却从未想过忽然有一天会轮到自己做年夜饭。
要么有父母坐镇掌勺,要么几家人三姑六姨叔叔伯伯的一起跑到大酒店去开个席、聚个餐。
直到疫情后第三个“原地过年”的春节,有的回不了家了,街面上也很难订到可以开席的饭馆了……于是乎,“会做饭”好像意外成为了每个人迫在眉睫需要掌握的技能。
哪怕只是炒几个家乡菜,在异乡和室友、伙伴们热闹热闹;哪怕出不了门大餐,一家三口在家吃一顿温馨舒适的团圆饭,但因为有一个会做饭的人,一个家有一个热热闹闹的厨房,无论如何,至少这个年不会凄冷孤单。


QQ图片20220211134627.png


柏邦妮曾经录过一期播客,聊“爸妈教我做年夜饭”。一家三口坐在客厅吵吵闹闹地计划过年吃什么?这也是三十多岁的闺女第一次独挑大梁,为家人上灶做年夜饭。
“六个凉菜?”“八个啊,怎么到你这儿还没做就少俩!”“卤点蹄膀”“哪里吃的动啊!”“我来说,你爸这个菜我看他做多少年了”……从吃什么,到怎么做,到往日的回忆,家乡的味道,所谓烟火气就这样自然、平实地从一家人的声音当中流露出来。
其实,对于会做饭、爱做饭的人,反而不太会把做饭这件事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上去说。什么诸如“治大国烹小鲜”,什么做饭能够“修身养性”之类。反而,对他们来讲,收获和需要,可能都是最简单不过的。做饭、吃饭、相聚能让人感觉到快乐,无他。


QQ图片20220211134649.png


朋友在大厂上班,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多年来,“回家做饭”成为了他“刻意”保持的一个习惯。一个人专注、静静做饭的时光,让他感觉到独自在城市的生活,还没有完全被工作这一件事吞噬。做饭时,虽然双手在动,但心灵却足够放松,“好过瘫在床上刷手机”——身体好像很舒服,但精神却从未得到真正的放空和休息。
所以,即便下班到家已经8、9点钟,他依然还坚持着回家做饭。


QQ图片20220211134719.png


对他来说,只要走进厨房,系上围裙,洗菜、切菜、烧菜,眼前就是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而在这个小天地里,只有最简单的食物、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自己和最简单的快乐。
做饭能让人快乐,还在于分享的快乐。
汪曾祺说,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然,除此之外,我也会觉得,会做菜给别人吃的人,也是比较懂得享受“什么是‘更高级’的快乐”的人。


QQ图片20220211134735.png


看着朋友、家人因为自己的餐桌相识、相聚,感受着他们因为吃到还算可口的食物而快乐,明确地知道自己被需要、被认可……懂得这些快乐,是不自私,却也是另一种更聪明的“利我”。
“不自私”在,把食物和快乐分享于他人;“利我”在,懂得因此所能获得的愉悦、欢喜,其实要比只是满足了一己私欲所获得的快乐,长久得多,也珍贵得多。

 

QQ图片20220211134755.png


如果让你选择仅有的一项技能,教给自己的孩子,你会选择什么技能。
这是一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年轻的妈妈千惠,因为身患重病,自觉能够陪伴在女儿阿花身边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于是她开始教四岁的女儿学习做饭。因为在千惠看来,做饭是可以“让她一个人(即便母亲不在身边),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


QQ图片20220211134815.png


越长大越理解,作为母亲,这其中的良苦用心。
看似只是喂饱自己的技能,事实上却如同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有时候,“会做饭”能够让你在陌生的环境中交到一帮知心的朋友、打开一个全新的社交圈;有时候,它也是维系你个人生活情致的不二法门,在你想一个人静静的当下,平复、滋养你或许略显浮躁的心境。


QQ图片20220211134839.png 

或许我们从来没有这样计算过:
一日三餐,一个月就有90次,一年就能达到千次以上。
“随便吃点吧”、“叫个外卖吧”、“只是吃个饱而已”……但越是日常的事,越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就越有可能藏着惊人的力量。如果一个家庭,厨房冰冷,灶台上没有一星半点儿开火的痕迹,家庭的氛围多少总显得不那么温情。相反,时常能看到父母在厨房忙碌,甚至能带着孩子一起做做饭,全家能常常围在一起吃个晚饭,哪怕每周有那么一两天,这样的家庭,即便有点吵吵嚷嚷,也有所谓“家”的味道。


QQ图片20220211134859.png


海丰老师曾讲到他的一个朋友,在把孩子送出国去留学时,作为父母他们却表现得一点都不担心。而说起如此淡定的原因,原来是这个小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做饭,“只要会做饭,那么一来饿不死,二来或许还能帮助他社交、认识新朋友”。
后来,事实证明,这对父母的判断一点都不错。因为会做饭,他们的孩子适应得比其他同时期出去的孩子更快、更好。
“一个会做饭的人,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能够悉心照料每一种食材,能够耐下心去熟识每一味配料的“习性”,能够在杯盘碗橱中找到生活的情趣,起码就一定不会是一个简单、粗暴、乏味的人。而这种种背后,或许也是一个懂得在厨房中相处的温暖的家,一对温柔、相爱、有生活情趣的父母。


QQ图片20220211134920.png


QQ图片20220211134938.png


走进厨房,再冷漠、黯淡的人似乎都变得眉目可亲了。
我们之所以喜欢读汪曾祺、梁实秋,包括喜欢苏东坡、喜欢《随园食单》,或许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读这些会吃会做的文人笔下的文章,即便油墨纸张是冷的,但字里行间,却仍能感受到作者热爱生活的那份情感,是暖的,甚至是炙热的。
即便是如同食谱一般的文字,读起来也并非只是“技”,反倒感受更多的,是“情”。


QQ图片20220211134957.png


会做饭的人,做饭就是他表达情感的方式,如同掌握了一门语言一般,只不过沟通的往往是语言之外的东西。
曾听过一个朋友说起他爸爸和奶奶之间的故事。
家人之间难免有矛盾,有时候父亲惹老人家生气,但又碍于面子,所以即便心中也有愧疚却也总不会直白道歉。但是到第二天,餐桌上往往就会多出一道“日常做略繁琐、但老人尤其喜欢吃”的鱼羹。这道鱼羹,好像早已成为两个人之间的暗语。做的人用做菜,说“对不起,别生气”,吃的人,吃着吃着就表示“知道了,原谅你”。
正如一位美食家曾说过,做饭是比语言更能表达心意的一件事。
做对方喜欢的食物,成为替代“抱歉”的暗号,有互相之间默许为庆祝所用的食物……用做饭形成人与人之间另一重的语言体系,互相的联系自然也会更加的紧密。


QQ图片20220211135015.png


会做饭的人,走到哪儿都能活下去。
这种感受于我也同样深刻。从刚到大城市时,因为经济窘迫开始和合租室友学做饭、带便当,到如今,做饭成为了我和自己相处时最自在的“一人时间”,厨房也成为和朋友们相聚时,最舒服、惬意的空间。
有时回过头想,还真有点感激那段“把我推进厨房”的贫穷时光。当时的厨房虽小,却又实在像是给了我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

 

« 上一条:住在春天裏的人。 « 下一条:把日子過活了。
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5777号万科金域中心A座1801-1803
service@jnsjsm.com
400-659-7887
0531-86515378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证:鲁ICP备16017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