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光。
2021-12-17 13:49:09 518 admin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
当梵高在空无一人的麦田上挥洒自己的色彩,当贝多芬在听不见的世界里谱写着命运的乐章,当平凡的母亲走出厨房,穿上蒙尘的跳舞鞋,当你勇敢地行在自己的轨道,找到了微小而坚定的自由时,便成了那颗无可替代的发光的星星。
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光锁在了一个华丽的盒子里。这个盒子可能是一份安稳的工作,可能是无休止的欲望,更可能是赤裸裸的现实……
在某一期《奇葩说》中,黄执中曾讲过这样一番话:对我而言什么重要?明天上班不要迟到,老师的报告准时要交,我要平稳的生活,这个月业绩要达标,对我而言只在意这些,这世界上有没有龙关我什么事,有没有凤凰关我什么事,考试又不考。你说,这叫做成熟。我说,这叫做死了。
听得人心中震颤。当我们不再想着追寻生命的浪漫,不再对梦想抱有期待,不再祈盼自由的飞翔,不再追寻生命独一无二的色彩,而只是为了奔波而奔波,为了活着而活着,同死何异?
循光而行,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最近,一位朋友陷入了纠结之中,她拿到了两份录用通知,正愁该何去何从:一份是光鲜亮丽的“大厂”,有高薪及各种保障,很难让人不心动;另一份来自一个小的教育工作室,在专业领域内扎根很深,是她一直想做的事业,不过薪资与保障都要差一些。
不知为何,脑海中忽然浮现了之前一位设计师朋友讲过的一个场景:是在一间酒吧,调酒师是一个很酷的女孩。当时人声嘈杂,女孩却旁若无人一般,整个精神都灌注在手中的酒品上,行云流水,调制出梦幻一般的色彩。
设计师朋友形容,那是一种完全“沉浸”的状态,眼睛里像是燃着火一般,感觉那个女孩的身上是有光的。
“有光”,一个多珍贵又迷人的词汇啊:当一个人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世界时,身上自然会焕发出不自知的光芒,那光是从她的心里出来,透过眼睛,化作周身的欢喜。
在澄明的自性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或者爱跳舞,或者爱画画,或者喜欢花草,或者迷恋旧物……那是灵魂的渴望,也是命运的出口与方向,如《霍姆斯读本》中所说:你灵魂的欲望,是你命运的先知。
想起那个985名校毕业的男生,家里人对他的期望是进入500强的公司,留在大城市,努力攀登人生的阶梯。
他却叛逆得很,在大城市拼搏五年后,偏是放弃了升迁的机会,跑到老家的小县城做了一名幼师。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心中也有很多不解,直到看他朋友圈发出的跟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眼睛里洒满了闪烁的星星,忽然就理解了他的选择。
还有什么比眼里的光更可贵的呢?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早就告诉我们: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你只好去做人人羡慕的律师、政客或这个那个,于是你就不会快乐,因为那份职业会变成毁灭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
何不去追自己的光呢?
那些很早就看到自己身上的光的人,是幸运的。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经过大半生的寻寻觅觅,才会在某个峰回路转处,遇到命运隐藏的盲盒——遗憾的是,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去找过那个盒子。
认识一对夫妇,原先都是大公司的白领,有一次两人在旅行途中遇到一位做苗绣的老手艺人,他们为那些繁复美丽的图案而惊叹,也为这手艺后继无人的状况感到担忧。
就是那一次的旅行,改变了他们后来的人生轨迹。他们辞掉了手里的工作,搬到了乡下居住,每年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奔波于全国各地寻访老手艺人,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并义务帮忙传播。
我问,“值得吗?”他们说,“你知道吗?有时候随着一位老人去世,一门手艺就永远地消失了。这好像是一种无声的召唤,让我们一定要记录些什么留给后人。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也早已成了我们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那也是他们生命里的光,出现了,就随心而行。
如果直到现在,在这一刻,属于你的光还没有出现,也不必惊慌,只管走好脚下的路,命运总不会辜负寻觅它的人。
你大概也听过摩西奶奶的故事。在人生的前76年,她在熟悉的农场与小镇,过着朴素安和的生活,或许与母亲的一生无所差别,也与千万人的一生无所差别。直到拿起画笔的那一刻,她的人生才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色彩。
在寄给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明信片中,她写下的话是,“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人生的最大幸运从来不是获得了大多人都认可的成功,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光、自己的路,不管那光多么微茫,也不管在多晚的时候降临,也是幸福的事情。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光。
当周围人都无法理解,当现实生活一地鸡毛,当另一条世俗的路平坦又光明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妥协了,并宽慰自己:那点光或许是错觉,多数人走的路或许也不错。
只是在跌跌撞撞之后,才明白,所有的将就都无法取代那一点光,因为生命全部的意义就在那里。
几年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叫孔龙震的卡车司机。他出生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书读得一塌糊涂,退学之后做过保安,酒店服务员,开过出租车……只是他感觉自己好像什么工作都做不好。
妻子的抱怨,孩子读书的艰难,每天困在卡车上的疲累……生活已经困顿到极点,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画画——他承认自己的孤独,大家都在朝一个方向走,自己却在逆流而行;但他更享受沉浸于画中的幸福,对他来说,活下去就是画下去,画下去就是活下去。
他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追寻生命中那点微茫的光,也终于老天不负。
追光的人,有时候是需要一点“不疯魔不成活”的勇气的,甚至可能,要开启一场无法回头的冒险。这场冒险不会马上带来现实的成效,你甚至不知道自己会被带到何方。它所能给予的,只有内心真正的欢愉。
很喜欢一部叫《跳出我天地》的电影,主人公是一个喜欢跳芭蕾舞的男孩。他是矿工的儿子,他的家几乎一贫如洗,父亲希望他去学习拳击,但是当他第一眼看到女孩子们跳芭蕾舞的时候,心里的那根弦就被触动了。
他在床上跳,在洗手间跳,在大街上跳,在拳击教室里跳,他也在父亲的愤怒中跳,在同学的嘲笑中跳,他不停地跳,终于跳出了命运的枷锁,跳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他说:只要一跳起舞,我就会忘记全部的事情,然后,好像不存在一样,一切都消失了,剩下我在那里,像小鸟一样在飞翔……
虽只这一份内心的欢愉,却也足够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这光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从自己的生命的深处焕发出来的,他不会引你走向大多数人所行的路。它是孤独,是叛逆,更是真正的自我,是人生值得。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天地茫茫,四海无涯,生命不过沧海一粟,万古一瞬。但平凡之中未尝不可有伟大,渺小之中未尝不可有光荣,找到自己的光,守护那个起舞的理由,以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