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沒有酒館的城市,是不怎麽可愛的。
2025-09-16 13:59:28 8 admin
村上春树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愿意开小酒馆的人,,那这个城市无论多有钱,,都只是一个内心空虚的城市。
酒馆,是一座城市有趣的灵魂,酒,这种清澈温润、微醺时让人快乐的物质,简直是成年人世界里的糖果,也是化解情绪的良药。
快乐或不快乐的时候,都应携二三好友,小酌一番,会发现这个世界立刻变得可爱起来。
前段时间在日本的街头走了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镶嵌在大街小巷的居酒屋了,这大概是日本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各式各样,或精致或朴素,却都散发着同样的气质。
它是人们下班后短暂的栖息地,疲惫的身心在温暖的光影中得到舒展,它是旅人融入异国文化最便捷的媒介,绵甜的清酒伴着“绳暖帘”氛围,冲破了文化和地域的差异,让两人的心一下子靠近。
此时,不知怎的,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荒野大漠中飞扬的酒旗,是曲水流觞中洒脱的书法,是古镇人家中飘香的酒馆。
而这些,不正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吗。
商末,“屠牛之朝歌,卖饮于孟津”,汉代,“熟食遍列,肴旅重叠,燔炙满案”。
唐代,“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
宋朝,“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你看,千年以前,酒香就洒满中华大地,
就生长着集仙气与烟火气于一身的酒馆。
在古代,我们的酒馆多不挂招牌,只在门店前,插一面或青或白的旗子,任由它迎风招展,那时候,日高天长,酒馆作为旅人或劳工长途赶路的歇脚处,常常在门前挂一只笊篱和一把扫帚,以表示店内有菜有酒。
人们见到这些,便将平板车放置路旁,扁担和包袱暂时搁下,走进酒馆,问店小二要一壶热酒,几碟小菜,就着风尘仆仆的气息一饮而尽,疲惫和困倦瞬间被驱赶。
心口只留一腔绵柔的酒香。
在唐代,从繁华的城镇到偏僻的村庄,大大小小的酒肆星罗棋布,经营酒肆算是主要行业,长安城的酒肆主要开设在西市和春明门到曲江一代。
唐人送别故人,多在长安西郊的渭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论是山路崎岖的巴蜀,还是孤烟荒凉的大漠,惜别之酒的余温,久伴途中。
宋朝,至少在东京汴梁,正规酒馆的旗帜都很长,多是这家酒馆的名字,或是酒馆主要售卖的酒水品牌,例如《清明上河图》里的酒旗。
“孙羊正店”、“十千脚店”、或“新法羊羔酒”、“生熟腊酒新酿”。
这些飘扬的酒旗,成了这幅传世名画最灵动的几笔点缀,它们仿佛在风中飘扬了千年之久。
从最雅致的宋朝,穿越时空,来到眼前。
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总有些地方,能让人彻底放松下来,例如那些街巷深处的酒馆,如今,古色古香的气氛已不多见。
城市中的酒馆也多藏于曲径通幽处,虽已不再有酒旗,可那种遗世独立的洒脱风骨,依然存在。
喝罢一壶酒,走出酒馆,站在门口,看门前的灯影在夜风中飘摇,静静感受酒香四溢在街巷中。
不远处喧闹的街头,人们板着脸,行色匆匆,而玻璃窗后的酒客,几盏下肚,说笑声蔓延开来。
喜欢在酒馆品酒的人,灵魂一定是饱满又有趣的,看琼浆玉液在杯盏中摇晃,都是一种享受。
清脆的碰杯声后,呷一口,眉头立即舒展,微醺的状态缓缓升起,眼神明亮,心情舒畅。
辛辣?那是高浓度的酒香,苦涩?那是生活里不太甜的地方,清冽?那是冲破困境后的希望,懂酒,便懂了人生。
酒馆,看似繁华都市中不起眼的存在,但它的包容、轻松和随意,都足以让你在此找到内心深处的自己。
酒馆,是一座城市有温度的灵魂,有酒馆的城市,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