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决心。
2025-03-19 14:09:17 5852 admin
过年那几天,带妈妈重看了电影《出走的决心》。
片中,被家庭困住了大半生的女人,终于在一个看似普通,却习惯性被忽视、压迫甚至奴役的夜晚,彻底觉醒。
她坚定决心,离开丈夫、女儿以及冰冷的「家」,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旅途,重启人生。
电影落幕,我急着问妈妈有什么感触,有没有因此下定「出走的决心」。她却笑着摇摇头,说自己没有那样的勇气。
一瞬间,眼眶噙满泪水。她用不含一点私心的母爱,从小到大呵护我近三十年。但这些伟大的付出,无一不建立在残酷的自我牺牲上。
长大后,相比感激,我更多是心疼、内疚和惭愧,所以总劝她「自私」一次,为自己而活。
其实,天下所有的妳,都不该被以爱为名的「囹圄」所困,拥有随时出走的勇气和决心。
《出走的决心》,改编自50岁阿姨苏敏自驾游的真实故事,也像极了不少中国女性的前半生。
十几岁的李红(咏梅 饰),天真烂漫,成绩优异,从小就怀揣着“云游四海,腾云驾雾”的理想。
可就在高考前夕,重男轻女的父母以弟弟没钱上学为由,私自为她办理了退学,并且找了份工厂的工作。
李红本有无限可能的人生,被最亲近的人,用最残忍的方式彻底改写。
为了尽快逃出原生家庭,不再被他人左右命运,二十多岁时,她和稍显吝啬,却真诚、朴实的孙大勇(姜武 饰)结婚。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有了心仪的爱人,又找了份不算光鲜,却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李红再次憧憬起了未来。
那时的她,就算买个喜欢的花瓶,买几束花,都能高兴好久。毕竟这一次由自己掌控人生,她相信一定能过得很好很好。
但未曾想,随着时间的流逝,丈夫的耐心和爱也慢慢消散。当她努力跳出「父权」的阴影后,才发现早已被笼罩在了「夫权」之下。
尤其是有了女儿,成了偶尔打些零工的家庭主妇,李红逐渐在无穷无尽的家务,与丈夫的责难中,越陷越深。
此后几十年,她成了丈夫免费的仆人,看尽了脸色,受尽了冷脸,连多买块肉都要被训斥。
“谁家老娘们不听老爷们的话呀。”
“谁家老娘们不生孩子,不做饭啊。”
“装什么大小姐,你就是懒。”
……
这些丈夫张口就来,自以为理所应当的责难,像一座座压在心中的大山,令她难以喘息。
她不是没想过出走,可「习惯」「牺牲」等字眼,像是一锅温水,让李红日复一日的忍受着不幸的生活。
直到一场迟到了多年的同学聚会,成了压倒李红的最后一根稻草。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丈夫、新生的外孙女、女儿的前程,都成了她迈出家门的阻碍。当她连最卑微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已经开始自残的李红,确诊为中度抑郁。
人生触底,她反倒有了重新审视生活的勇气。这辈子她总是在等,等着找个男人成家,等着孩子上学、结婚,等着孩子有了孩子,还要等着外孙女上大学、结婚……
她从少女等成了老人,熬过了一个个艰难的时刻,安慰自己未来会好起来的。
但她从未等来好的结果。
所以已经麻痹了几十年的李红,终于大梦初醒,她想起那个曾经梦想着走遍天下的自己。于是开始学车、丢掉家人以爱为名的枷锁,甚至挣脱出了那个早已「死去」的躯壳。
在一个其他人觉得很普通,但她不知道被忽视了多少次的夜晚,李红轻轻地说:“你们的事儿,我不管了啊。”
随后,转身离去。
告别了过去几十年被操控、被侮辱、被轻视、被随意左右的人生,勇敢的出走。
电影中,李红和原型人物苏敏一样,最终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旅途。
可现实远比艺术作品残酷。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的女性,被困在李红那样的生活之中,甚至承受着出轨、暴力(包括冷暴力)等更加极端的伤害。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分享着自己的家庭故事,有的说电影中的丈夫,远没有自己的老公或者父亲「演得好」,有的说电影拍得太保守,要是请她爸出演,起码能拿奥斯卡。
冰冷的现实,像是一根拔不出的刺,扎在女性心中。
但还有一种声音,比现实的苦难还痛。有朋友分享,自己身边的男性,甚至是母亲,竟然和片中的丈夫想法一致:“我觉得她也没有多惨,怎么就抑郁了。”
当我们一边高喊着平权,一边又将苦难习以为常,在畸形的家庭中分不清爱、忍耐和伤害,隐形的「家庭暴力」,便露出了最残酷、狰狞的一面。
它能将人的灵魂生吞活剥,却不发出一丝声音,不吐出一根骨头。
好在,随着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成功范例,以及更先锋、现代的思想、正在改变女性的境遇,唤醒更多「受害者」。
她们不再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面对无处不在的不公和歧视,也不再害怕、逃避,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打破着本就不应存在的性别偏见。
来自过去的「裹脚布」,再也限制不了现代女性的自由。
一场不可逆的女性觉醒,正在我们眼前发生。
想起《出走的决心》中有段剧情,被家庭「迫害」了半生的李红,不甘的追问母亲,同样是女人,为何要助纣为虐,逼她走上一条这么难的路?
妈妈的回答是,同样在家庭中遭受着无休止的差别对待,她从未觉得不公,也没想过反抗。
但到了李红这代人,已经不再对命运的不公逆来顺受,而是开始关注个人的需求和意志,并且主动寻求改变。
她的「出走」,不仅改写了自己的一生,也在下一代心中种下了种子。最后生长出的,一定是更坚强、独立、自由、鲜艳的花。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从来如此,便对么?”
当旧时代的思想余烬,被新时代女性,用加倍的努力和付出一点点扫清,当每个人都能大胆、勇敢的追求更好的生活,当我们的存在和思想都不再被定义、轻视。
那时,出走的决心,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成功女性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迸发出极生猛、蓬勃的能量。
尤其是在传播范围更广的影视行业,大量的女性创作者正执起导筒,用更先锋的视角,传递出真实、鲜活的女性精神。
譬如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斩获2024年春节档票房冠军;滕丛丛执导的《我的阿勒泰》,入围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劭艺辉自编自导的《好东西》,以灵动的视角,拍出了女性导演特有的浪漫。
今年春节档,女性力量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哪吒》中殷夫人感动天地的母爱,以及《封神》中对女将军邓婵玉的成功塑造,都为电影添色不少。
海外亦是如此,在好莱坞,格蕾塔·葛韦格导演的《芭比》,以鲜艳的色调,拍出了专属于女性的爽片;在欧洲,戛纳电影节的大奖几乎被女性题材霸榜。
优秀的女创作者,正通过最有力量的端口,在全球一同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她们既在为自己发声,也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像是即将燎原的野火,亦像春天的第一场雨。
但我总觉得,当一件事儿还在被不断地讨论、重提时,便不是一个既定的结果,而是正处在变化的过程中。
当我们仍在讨论平权、阶级分化、女性觉醒时,就意味着他们仍是理想和期盼,距离现实依旧遥远。
只是遥远与遥远之间亦有差距。从过去的习惯忽视、忍受暴力,到如今的关爱自己、勇敢改变,展现专属于女性的能量和潜力。
女性觉醒和男女平权,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逐渐成为当下的现实。
所以,永远不要忽视每一次努力,轻视自己。
如今女性的每一次发声,每一次觉醒,或许都是扭转未来的钥匙。
当这些微小的改变汇聚成更大的能量,便不再需要出走的决心,而是将广阔的世界,微缩成一小方天地。
每一位在其中的妳,都能屏蔽外界的干扰和偏见,好好做一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