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生活
  • 首页 » 人文生活 » 在五味之外。

在五味之外。

2022-04-19 09:49:29 475 admin

 


QQ图片20220419093111.png


公司边上新开了一家长沙小吃,同事里有位湖南妹子心心念念带我们去尝鲜。
吃到第一口米粉的时候,同事就激动得跳脚了,立马跟一旁的老板娘聊了起来,说自己在北京有多久没吃到这样的米粉。老板娘呢,也像遇到知音一样,马上回应说他家米粉是如何如何从长沙直接运过来的,两位湖南老乡于是乎聊得越发起劲。
一旁的我们呢?大多虽然也觉得这米粉好吃,但似乎也没有到惊叹的地步,只是稍稍有些特别,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一样东西太好吃了,吃了还想吃,没吃到的时候还总忍不住挂念,除了因为食物本身酸甜苦辣咸的滋味,大概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五味之外的东西,比如记忆、情感、地缘等等。


QQ图片20220419093130.png


QQ图片20220419093150.png


好吃的,既是味道,又不是味道。
这个道理一点不难理解。
最简单的,我们常常说的“妈妈的味道”。人一旦离开家之后,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做的饭菜,妈妈的手艺。外面的饭馆餐厅,环境再好,菜品再五花八门,到最后,心里会记挂的,闻到之后内心会有波澜的,其实还是小时候在家时熟悉的味道。
但事实上,每个妈妈做的都不尽相同。你觉得好吃,别人却未必真能感同身受,反过来亦然。因为这种“好吃”,既是味道,又不是味道。或者说,味道是一种介质,记忆、情绪、感受才是这种“好吃”的内核。


QQ图片20220419093215.png


我小时候就爱吃家乡清明前后上市的青饼。
早些年出门上大学,物流还不发达,“每年春天吃不到青饼”对我来讲,就是春天最大的遗憾。家里人记挂,就会买了应季的青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冻着,等到暑假拿出来给我解馋。后来快递变快了,老家的青饼前一天寄出,第二天就能在异乡吃上了。但我发现,当我高兴地把“童年的美食”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时,却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来。
或者说,大多数人更喜欢市面上能买的江南青团,糯糯的、甜甜的,但却不太能接受青饼的味道。那一刻,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恍然大悟。我对青饼的爱,其实不是单纯对美食的爱,而是有根系的。


QQ图片20220419093232.png


青饼的味道并不“讨巧”。比方,它没有馅儿;口感也没有青团细腻,带一点韧劲,咬下去能看见植物“青”(艾)的纤维;表层还会撒上一层松花,因此靠近闻,味道还有一点“野蛮”。而我所谓的爱的根系,恰恰正是建立在这些特别的滋味之上的。
跟家人上山割青,看大人们打松花,以及这个季节的雨和光,春天山上的气味和湿度……所有所有,让你爱上了这些“特别”,这就像故乡在你身上烙下一个无形的印,起过泡、结过痂,最后留下一道印记,是很难轻易改变的。


QQ图片20220419093259.png


QQ图片20220419093324.png


日本作家水上勉写过一本书,直译过来叫《吃土的日子》。
讲的是他在山中一年,用地里现成的材料,按照他小时候在寺庙做“侍者”时学到的方式料理,以及由此回忆起来的往事,之类。其中,他回忆起很多在寺院时被大师兄师父“教训”的记忆。
比方洗完脸,大师兄说:“怎么可以把洗脸水随便乱倒,应该浇到树根上。”
再比如,洗菠菜把带着泥巴的根部扔掉,住持就过来对他说,“不要把最好吃的部分扔掉。”
慢慢,如何对待食物、如何做菜,就成为了影响他一生的修行法门。他在食物里理解生活,也在食物里领悟人生。


QQ图片20220419093347.png


他写,食物有六味。除了甜、咸、酸、苦、涩,还有第六种味道被称为“余味”。
说到这第六味,他想起在他小时候,做木工的父亲每天进山伐木,饭盒里下饭的只有大酱和盐,然后在山里找土当归或或楤木芽果腹。“以这样简素的方式生活着的父亲,却活到了八十五岁。”他写他的外祖母,“靠吃罐子里腌制的山椒,活到了八十三岁”,每天还一副吃得美美的、总也不厌的样子。
他说他长大后才懂得,父亲和外祖母都是深谙食物第六味的人。


QQ图片20220419093408.png


他们吃的很简单,甚至有点简单到“寒酸”,因为都是手边应时应季最朴实的土产,但他们依然吃得很珍惜,很享受。因为这种味道,实际源自内心对食物的珍惜之心,对生活的知足之心。只有懂得“惜福”之人,才能从简单的食物中,吃出长久的满足和安宁。
所以,这所谓的“第六味”,大概就是幸福的余味吧。


QQ图片20220419093428.png

 

QQ图片20220419093453.png


前段时间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他说要给大家做一碗巨好吃的羊杂粉。消息一放出,一众吃客就如“嗷嗷待哺”的婴孩,统统心甘情愿冒寒风前往。
这位朋友和他的爱人,都是正宗的吃货及自驾游爱好者。随时去到他家,打开他家的冰箱,你能见到全国各地寄来的食材。诸如,一大塑料桶是兰州来的牛肉汤,一大包是湖南来的米粉……对他们来说,在旅行中加饭馆老板微信是日常。通常一趟自驾游出去,微信里不知又多了几个饭馆老板。


QQ图片20220419093527.png


开餐之前,他把如何在贵州与这家羊杂粉相遇的故事讲了一讲。
他说有一天早上出门觅食,看到好多人一大早就聚在一家店闷头吃早饭,有种“还不知道吃的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很香了”的感觉,走近看才知道是一家羊杂粉。听说,这家店的老板每天早上都给附近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做了很多年的公益。附近的邻居也都知道,所以日常也比较照顾他家的生意。东西好吃,老板有善心,生意日渐火爆。
陈晓卿写《至味在人间》,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就像朋友那碗简简单单的羊杂汤,新鲜热乎,本身是好吃的,但有了人情佐味,这种味道更是很难形容。


QQ图片20220419093551.png


有时候觉得,人的感官除了喂饱身体的欲望和需求,更深层的,也是触摸精神的通道。
我们一路看到的风景、听到的声音、品尝的滋味,最终都会成为一种介质,而储藏下来、留存下来的,终究还是与人相关的记忆、情感、连结……
饮食男女,悲喜交加,不过隐匿在五味中,却也在五味之外。

 

 

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5777号万科金域中心A座1801-1803
service@jnsjsm.com
400-659-7887
0531-86515378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证:鲁ICP备16017391号